“范文大全” 导游词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讲解

发布时间:2017-01-10 来源:导游词 手机版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讲解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坐落在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中心地带和隋唐佛教圣地南五台山脚下,东接翠华山,南拥五台山,西邻草堂寺,北瞰长安城,占地493.88亩、规划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人民币5.7亿元。下面是范文大全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讲解,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亲爱的游客,您好,您现在参观的是汉画像石展室。

  汉画像石是汉代雕刻在墓室、祠堂、石阙、墓葬和石棺之上的一种石刻绘画。它反映了汉代当时的文化习俗、经济状况、宗教思想、政治变迁和军事布防等等。根据目前拥有的资料分析,它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非常珍贵的石刻艺术品,在考古界称为汉画像石,美术界称之为石刻画。汉画像石产生于西汉,盛行于东汉,距今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先来介绍几幅最具代表性的,首先是伏羲女娲上天图,图中内容是伏羲女娲都是人首蛇身,两人作交尾状,伏羲手执一规,女娲手执一矩。我们都知道,伏羲女娲是造物神,是中国人类起源的始祖。民间认为伏羲女娲寓意多子多孙,将他们作为家族繁衍兴旺之神而崇拜。

  接下来给您介绍的是西王母升天图,画面刻画了西王母端坐于悬蒲之上,双肩展开卷云,两侧一男一女,下体作蛇尾交盘,尾巴上连着两只鸟。在大自然里,蛇是卵生动物,生育力特别强。现代民间求人丁兴旺多拜由西王母转化而来的王母娘娘。不过,汉代时期的人们对她的信仰与崇拜,主要在于西王母掌有不死之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

  再来看戟战图。画面描述的是胡汉战争的一个场面。在它的中间有一座设有栏杆、华表的大桥。双方正在桥头展开激战,这幅画主要写出墓主人生前最重要的、最让人敬仰怀念的事迹。

  汉画像石以现实与浪漫结合的手法作为表达方式,用石为材,图画天地,生动地表现了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了一个时代艺术形式的代表。细细观察每幅图,好似我们可以身临其境,感受着每个场景。

  好了,关于汉画像石展室就介绍到这里了,你可以自行参观一下。待会见。

  游客朋友,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西京雄镇”城门楼。

  西京雄镇城门楼属明代建筑,原址位于陕西富平县庄里镇唐家堡,南北长18米,东西宽10米,高10.8米,门洞上方镶有“大明崇祯十三年西京雄镇”石匾额。1989年拆迁入库保藏,2004年在博物院复建。

  富平在明朝时属于同州的管辖范围,您知道,明末时期北方的瓦剌、鞑靼等少数民族政权不断南下骚扰,在1636---1644年期间陕北的李自成和张献忠两支农民起义军也不断攻击西安府,唐家堡这个地方就成了明王朝维护其统治的前沿哨所了。

  我们先来看门楼前方这一对石狮子,狮子高大威猛,头朝内表示聚财的意思,放置在城门楼的两侧也是非常的协调和大气,在古代像这样大的狮子一般放置于桥梁、寺庙、官衙的两侧,起到镇宅辟邪的作用。

  现在请您来看这个城门楼,屋檐下方横梁上的彩绘简洁明快,门洞上的这组呈拱形的砖雕图案,描绘的是当时唐家堡市井繁荣的场景,您看这边有推着瓷器叫卖的商贩,算挂的卦师,与长官交谈的守城官兵,卖布的布摊,吃饭的食客等等。画面人物栩栩如生,一派繁荣景象,被誉为“民间的清明上河图”,该图充分体现了当年古镇经济文化的发达,也展现了建筑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拱形砖雕下方提着钱串子的人名叫刘海,他是元代人,此人乐善好施,经常救济一些贫苦人,在民间被称为小财神,放置于此也是民间对博施济众行为的称颂和赞扬。

  我们再来看“西京雄镇”石匾,此匾采用了尖底雕刻的工艺,笔法苍劲有力,落款是崇祯十三年,我们知道,崇祯十三年是公元的1641年,在此前后,李自成攻破了西安城改明王朝的西安府为长安并号西京;与此同时在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建立了政权并称成都为西京;明王朝一直称洛阳为西京,由此看来西京雄镇这块石匾有很高的历史考据和研究价值。

  如果您对此感兴趣的话,不妨深入研究一下。接下来我们进入古民居一条街参观。

  亲爱的游客,请参观左侧宅院梨园。梨园系泰定元年建造,明、清时期翻修,现存戏楼等建筑属明清风格。原址位于陕西合阳,之前东侧围房已倒塌,只剩地基。2000年拆迁入库保藏,2004年入院复建。梨园,最早的定义就是梨树园子,后来,喜好艺术的唐玄宗李隆基经常在太极宫的梨园里教习宫廷乐坊,于是后人才把梨园跟戏曲,舞蹈,器乐演奏联系到了一起。

  梨园门前的卧兽门墩石上铭文“泰定元年正月吉日立”,门墩上的狮子呈爬卧状,时刻保护着梨园的安宁。梨园建筑物上的砖雕、石雕图案极其精美,每幅都堪称是精妙绝伦的艺术品。

  梨园的门楼分上中下三个部分,而在园内中关于细节处的刻画,也是最直接地反应着当时的生活场景,在龙凤戏牡丹的下面有一组戏剧人物图,描绘的是一副古代庶民仕途的艰苦历程。

  梨园门楼两侧石对联:国史流芳赐酒之恩荣如昨,家风继美联珠之作述依然。意思是说主人参与国史编撰,得到朝廷赐酒奖赏的荣耀就象昨天才发生似的;著书立说乃传统家风,希望世世代代延续不断。

  在院子里面,有一个古戏楼。它的台基非常的高,整个戏台都是彩绘装饰,看上去非常有立体感。在古戏楼的对面就是看戏楼。看戏楼分为上下两层,是一个三开间两进深的布局。

  您可能不知道,彩绘的原始作用是防虫、防蛀、防绽裂。而到了宋以后它作为装饰的作用就逐渐地凸显出来。这个看台大量使用的木质建材,在当时不是一般人家所能建造的起的。可见主人为了建造这个看戏楼花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

  众所周知,古人的生活没有现代人这么丰富,所以平时能看一场大戏对他们来说都是莫大的享受了。梨园目前演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华阴原生态老腔、老腔皮影戏。老腔起源于2000多年前,是以当地民间说书艺术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一种戏曲剧种。老腔朴实而高亢的唱腔犹如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磅礴豪迈的气魄征服了无数观众,它已经从皮影戏的幕后,走到前台的聚光灯下,被赞誉为黄土地上的摇滚。

  2006年,老腔皮影戏入选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在博物院演出的剧目有《白鹿原》、《关中古歌》等十余项。

  下面的时间呢,您可以自由参观,拍照留念了,请一定要注意安全,我在下个景点与您相约,不见不散。

  亲爱的游客朋友,我们面前的这座宅子就是阎敬銘宅院了。

  阎宅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宅主人名叫阎敬銘,1882年任户部尚书,1884年授东阁大学士。为官四十余年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以善理财著称于世,被称为“救时宰相”。

  我们先来看阎宅的前房,四个立柱围成的这一间叫开间,前房是五开间。在古代,封建等级制度对建筑的开间也是有严格的限制的,一般来讲,三品以上的官员前房为五开间,四品以下只能是三开间。我们再来看两侧的窗户呈书卷样式,这说明主人家是一个文官。

  请您往里走,进入院子参观,这个宅院是两进两院式的布局,中间的这口缸是太平缸,是古代的消防设施。左手边的这个是偏院,门洞上刻有“廉耻”二字,这是主人告诫下人要知廉耻。我们再来看这幅砖雕,工匠巧妙地将长安八景融汇在这幅图中,上方有华岳仙掌、草堂烟雾、雁塔晨钟、曲江流饮、咸阳古渡、太白积雪、骊山晚照、灞柳风雪。门楼的两侧还有福寿二字,表 达了宅主人希望大福大寿、福寿双全的心理。

  请您进入二进院参观。院内有东西厢房,这东西厢房也是有讲究的,在古代东为上,东厢房的进深比西厢房宽一些,现在我们的屋内陈列的是一些明清古家具,您参观一下。上房是主人家的祠堂,这个上房是七开间的布局,主殿门楣上雕有龙凤呈祥,金蝠献瑞等吉祥图案,雕梁画栋,图案与镂空木雕的映衬,虚实结合,融为一体,体现出了关中民居的大气磅礴。两侧的马头墙,在关中也叫 “封火墙”,主要功能为防火防盗,墙体砖雕细致精美,是宅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和体现。

  阎宅我们就解说到这里了,您可以稍作休息,咱们待会儿去下一景点。

  游客朋友,您好。参观过了阎宅,我们来逛逛崔家宅院。

  宅院主人崔疙瘩,生卒年月不详,陕西澄城人。清咸丰年间经营烟酒糖茶生意,到光绪年间,其曾孙崔彦彦生意越做越大,花银捐府台四品虚衔的官名。宅院由六院扩建成十二院,其后家道渐衰,仅剩三院。宅院为三进三院式,原址在陕西澄城县城北,2003年6月因城区改造即将拆除时,被博物院抢救性拆迁入库保藏,2005年在这里复建。

  我们面前的这座房子是前房,再往后就可以看到东西厦房了,厦房为陕西典型的“房子半边盖”造型,下雨天雨水都流到了院子中间,形成了自然的天井。人们可以对雨水进行二次利用,可以用来灌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肥水不流外人田了”。

  我们继续往里走,会发现他家的二进院两侧还有偏院。再来看,这个腰房就是主人的会客厅了,可以看到使用了大量的木材,梁很粗,也用了大量的木质构件,可见主人很有钱。腰房两侧墙上为博物院抢救保护古民居之前所拍照片,是古民居原风貌的历史资料,也是保护古民居的见证。

  接下来我们再往里走,院子的北面是上房上房为家族的最高长辈居住的地方,贵客经允许之后方可进入,普通客人不可入此房内,也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体现。

  您看完以后会发现,崔家院子非常狭长,它是三进三院式,有前房、东西厦房、腰房和上房,房屋错落有致,是关中地区古民居的典型代表。现在我们保留下来的是仅存一院中的部分建筑,可以想象一下,他家当年十三院的气派,院子套着院子,房屋挨着房屋,是相当有钱了。纵观整个崔家宅院,院子多,房子多,但是开间小,只有三开间,这是因为他是个四品官,而且还是用钱买的虚衔,那自然不敢超出等级制度的限制了。

  我们再仔细看,崔宅的门脸装点不像阎宅那么华贵,立柱比较细,而且上面柱头上也没有彩绘装饰。因为受等级制度的限制他不敢逾越,就只能在院子里面做文章了。

  参观完崔宅之后稍作休息,我们接着前往参观下个宅院。

  亲爱的游客,下面我们到达的院子就是孙丕扬宅院。

  孙宅是古民居一条街里最早的宅子,始建于明代。宅主人孙丕扬,陕西富平人,明代“三朝元老”。曾任大理丞,吏部尚书等职,一生任职长达五、六十年,直到81岁拜疏归家。宅院原址位于陕西富平,始建于明隆庆后期,为两进两院式,整个宅院格局独特,宽大雄伟。2003年4月至2004年底迁建入院。

  我们先来看看建筑的顶部,屋脊和顶面极具流线型美。还可以看到屋脊上面用了繁冗的花卉装饰,使整个建筑看起来非常华贵。我们再来看门脸的开间为五开间,柱头粗大,上面有凤戏牡丹的彩绘,施了大量的金粉,柱头之间使用了等级较高的和玺式彩绘,上面绘有象征富贵长寿的组图。大红立柱也是门第的象征,粗细也有讲究。

  接下来我们继续往里参观,院内二进门楼上方镶嵌“大明万历二十八年 三朝元老”石匾,孙丕扬一生为官辅佐了三个皇帝,即嘉靖、隆庆和万历,万历皇帝以此匾作为对孙丕扬为官的赞扬和纪念。

  进二进门楼我们可以看到影壁,中间有石刻图案,从上往下看有蝙蝠,梅花,竹子,鹿和海水,分别寓意五福临门、喜上眉梢、竹报平安、加官进禄、福寿延年,堪称一副“福禄寿喜图”,文化内涵极为丰富。

  现在您可以在左侧墙面上看到一副很有意思的砖雕“功名万代图”,公鸡打鸣,谐音功名,葡萄的枝蔓缠绕,寓意延续不断,寓意功名万代,反映宅院主人希望子孙后代能加官进爵,有所作为。

  进入院子里面,可能您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这个院子没有东厢房?中国的建筑讲求对称美,厢房是肯定有东西厢的,但是主人在建房时考虑到这棵千年古槐非常珍贵,就没有建东厢而把这棵槐树保护了来。据当地县志记载,这是唐末的一棵槐树,距今已经有上千年的树龄了,是博物院抢救保护的古树名木中树龄最高的一棵。现在您看到的这两座石碑均为万历二十八年孙丕扬家族石碑,是其后辈捐立在博物院的。

  接下来我们看上房,上房也是五开间,使用了大量的木雕,雀替为早期的造型,不那么讲究圆润,但是雕刻都十分细腻,上下内外都雕了图案。再来看立柱下的柱经石,大小款式都有限制,上面雕刻了各种吉祥图案。

  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了耿家宅院。宅主人耿元耀,生卒年月不详,陕西澄城人,光绪二十三年武举。耿元耀长子耿直,陆军中将,是辛亥革命的先驱也是陕西民国史上有影响的风云人物。耿家宅院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为四合院式,有前房、影壁、东西厢房以及一排窑洞构成的上房,为陕西渭北地区常见的前房后窑式格局。

  我们先来看,这个门楼的斗拱、雀替、彩绘都有晚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整个前方非常的高大,又有民国时期的建筑特征。请您往里走,我们来看这个门洞两侧的这幅对联,上联是一日康强蒙神佑,下联是四序平安赖圣扶,意思是说一天的健康承蒙神仙的保佑,四季的平安有赖于圣人的扶持。横批为“成生永荷”,意为只要怀有美好的理想信念,并为之奋斗不息,就会获得巨大成就。

  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呈“品”字形的砖雕照壁“麒麟望日图”,麒麟是人们心目中的祥瑞神兽,它威而不害,不践生灵,不折草木。沐浴在光辉之中,形象愈显威猛,时刻保护着宅院安宁,充分体现了主人盼望安宁平静生活的意愿。

  耿宅为一进院式,院内东西厢房上雕刻彩绘者木雕图案,有长坂坡,煮酒论英雄,三英战吕布,这些都是取自三国演义中的场景和英雄人物,表现了宅主人的尚武情结。

  我们再来看他家的上房,采用的是很有西北特色的窑洞。我们看到的窑洞是用砖箍起来的,每一孔的造价很高,这是大孔窑洞,可见主人当年花了不少钱财。窑洞前有长廊,窑洞和长廊结合也是耿宅的一大特色。窑面上方砖雕一组 “八仙过海人物图”:自西向东依次为: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汉钟离、铁拐李、韩湘子、张果老、吕洞宾。民间相传“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宅主人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像八仙一样各显其能,齐心协力,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我们还可以看到长廊很宽,主人在阴雨天也可以在这里练武不受影响。再来看中间这个风水楼,有人叫它绣楼或藏经楼,这个风水楼使本来整齐划一的窑洞看起来更有美感。

  您好,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稷王庙。

  稷王庙,是从陕西民间迁建而来的。稷王是谁呢?听我给您讲一讲。

  稷王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始祖,是远在4000多年前尧舜时代的农官,他发现粮食,树艺五谷,从而开启了远古华夏的农耕文明,因其对发展华夏农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历代帝王和天下黎民都对他表示极大的崇敬。

  庙前影壁刻有“上善若水”,《道德经》有语“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润泽万物而不争名利。

  来到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处处感受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它让我们了解我们生存的这片土地。

  我们现在来到了孙福堂宅院。

  孙福堂又名孙培茂,字植斋,生于光绪九年,陕西澄城县罗家洼人。孙福堂出身在农村一个殷实的家庭,清末光绪年间,遇到了荒年而导致家道中落。他小的时候在村里学习,后来又学习经商。1938年到西安、泾阳经营“福茂协银号”,并运销制作茶叶、水烟等。因为勤务农耕,还兼营酿酒、漏粉和养猪副业,家道又日渐中兴。孙福堂为家乡修桥铺路、资助教育,善名颇丰,而且他为人很正派,经十八村村民推选,县政府加以委任,担任地方民团总团长。任职期间,公正廉明,刚直不阿,结怨于恶人。民国八年腊月,遭匪劫持,后经多方周旋,终于脱险。

  孙福堂宅院是由其祖上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其后几百年曾翻修、扩建过。该宅院充分反映了渭北之农耕商贾富裕之家的面貌,文化色彩颇浓。宅院院落为两进院式,分正院和东西偏院。正院及两偏院前房为一整体,院内有腰房五间,上房为两层,上下各九间,院东侧有窑洞六孔,是渭北澄城地区较为典型的前房后窑式院落。该宅院年久失修,面临拆旧建新,2006至2008年迁建入院。

  好了,孙福堂宅院就为您介绍到这儿了,院内目前设置的是民俗器物展厅,请随我继续参观。

  您现在来到的是孙宅门房左侧度量衡展厅。

  度量衡的发展大约始于父系氏族社会末期。计量长短的器具称为度,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称为量,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称为衡。博物院目前所展出的是自汉唐以来历代所使用的度量衡器具。有大杆子秤、各式各样的秤砣、各类方斗与升子、以及用来称量贵重药材及金银的象牙或乌木制作的戥子。

  中国度量衡早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私有制和交换的产生而出现。随着商周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出现相应的度量衡器具及其制度。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汉承秦制,两晋南北朝一时混乱,唐度量衡相对统一,制度完备,宋元明清各代的度量衡都沿用唐制。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地租形态下,剥削阶级利用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加强对农民的剥削,任意改变度量衡器具的单位量值,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严格管理度量衡及其制度,有利于农业生产,市场公平交易。

  中国古代度量衡有较高的科学水平,与古代数学、物理、天文、水利、建筑、冶炼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互相促进的作用。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征集了大批度量衡文物,选出部分展出,使人们看到过去计量粮食的斗升,测重量的秤、戥及秤砣,从中见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智慧。

  看完孙宅的左侧展厅,我们在来看看右侧的兵器展厅,那里陈列着古代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十八般兵器,以及各种长兵器、短兵器,还有近代兵器,如火枪、盒子枪、炮弹壳等作战工具。

  好了,看完两侧展厅,我们稍事休息,下个展厅再见。

  游客朋友您好,您现在来到了位于孙福堂宅院的腰房的中国传统婚嫁展厅,展厅通过对古代女性日常生活用品和中国传统婚嫁用品的展示,使游客朋友们更加深切地了解和体验时代发展历程及中国妇女地位的变迁。这个展厅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古代女子生活用品展,展出的有明清民国时期的三寸金莲、头饰发簪、梳妆用具、织布机等。第二部分为中国传统婚嫁展,展示了古代女子出嫁时所用的花轿、食盒等。游客可以通过穿古装、坐花轿等体验项目,感受中国古代传统婚嫁的氛围。

  好了,孙宅我们就介绍到这里了。接下来我们继续前往雷家宅院。

  您好,我们现在来到的是雷家宅院。

  雷致福是在咸丰五年也就是1855年中的举人。雷家世代为官,这个宅院是雷致福的祖上在清朝雍正年间修建的。不过雷家宅院并不是一直就在这里的,它其实是博物院从西安市红阜街迁建保护而来的,1952年雷家后人雷老五将宅院转让给西安鼓楼“一间楼牛羊肉泡馍馆”的刘氏四兄弟,后来危房改造时博物院才将雷家宅院保护于此的。

  您看雷家宅院是两进院,有前房、二进门楼、东西厢房、三间腰房还有五间上房,宅院的整体布局是很严谨的。现在呢,雷家宅院有民俗器物、木版年画、烟具、建筑构件及世博参展器物等展厅。这些民俗器物是博物院的创办人王院长历经多年从民间收藏而来的。

  亲爱的朋友,一会我们去参观院内的展厅,现在您可以自行游览一会儿。

  游客朋友,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锁具和部分生活器具展厅。这里主要陈列的是一些生活器具。

  首先您能看到这个展柜陈列的是一组不同时期的铁锁,靠墙的一部分是早期的,靠前面的这一组比较晚。再看第二个展柜里面是铜锁,这组锁具比较精致小巧,大量雕刻一些精美的装饰图案,一般使用在住宅的二道门以内,比如保险箱、珠宝盒、柜子等储藏器具上。接下来这个展柜,里面有一对水枪。您可能不知道,古代尤其是明清的豪宅府第使用大量木材,干燥季节容易失火,消防缸只能灭低处的火,而水枪则可以用来灭较高处的火。这对水枪的制作中没有中国传统的焊接嵌铆工艺,而是用机器冲压工艺制成的。当年为了获得这对水枪,想必主人肯定是花费了高昂代价的。

  第五个展柜陈列的是一组古人在寒冷季节取暖的生活器具,小的是用来暖手暖脚,大的可以暖被窝,也多是有钱人用的。这些暖炉制作精美,上面还雕有许多图案。这还有两个展柜,陈列的是一组香炉。小的香炉是在中国古代民居中用来祭祀祖宗牌位或敬佛敬神时烧香使用的。点燃香火是向上天和祖宗显示虔诚祈求平安。

  中间靠西侧的展柜陈列的是一组酒器。门口这一组是铜制的瓶、罐,是观赏器。

  这里就为您讲解到此了,来到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定感觉到大开眼界了吧。那接下来还有哪些精彩呢?我们接着参观。

  您好,您进入民俗器物综合展厅之后首先看到的是一组古代人用的食盒,这个食盒起到保温保鲜的作用。还有一个展柜是以保险箱为主的,里面放一些贵重物品。再来看这个展柜里陈列的是少数民族使用的皮囊壶,用来装酒装水,还有保温桶。再看这些官帽盒,就是古代放置官帽的盒子,是用牛皮做成的。这个展柜里有大型的食盒,可以分装很多食物。还有一个展柜里陈列的是不同时期的灯具,有气灯、煤油灯、马灯等等。最边上的这个展柜里放的是不同用途的箱型生活用品。

  接下来您看中间这两个展柜。东侧展柜陈列的有三寸金莲的鞋楦子,还有铜镜、皂盒、官帽架。西侧展柜主要陈列的是古代女子化妆用的器具。后面的一排为化妆箱,相当于现代女性使用的化妆包跟梳妆台了。前面的为化妆调色用的盘子。这个展厅所陈列的民俗器物,反映了老百姓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专家学者称之为“老百姓自己的文化”。

  好了,民俗器物综合展厅就为您介绍到这儿了,您可以稍作休息,在此感受一下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烟具展厅。展示的是博物院收藏的一批来自民间的烟具。

  进入到烟具展厅您先看这组展柜中陈列的是一口香,也称干漏。您看它的烟锅非常的小,一次只能放一点烟丝,吸食者一次只能吸一两口,旁边放的这个呈梯形状的叫火镰,是在打火机、火柴没有发明前古代人的取火器具。

  您再来看,在这两组展柜中陈列的都是水烟袋,一头放烟丝一头储水,吸的时候水能过滤烟,相当于现在的过滤嘴。

  接下来这边这组展柜中陈列的旱烟袋,您看这烟杆非常的长,一是起到过滤的作用,再就是可能他非常的有钱,有许多丫鬟伺候。东侧的展柜中陈列的是与之相对应的。

  最后您看中间这两组展柜中陈列的都是一些大烟器具,有烟灯、烟枪、烟盒等等。同东部沿海省份一样,19世纪二三十年代,陕西也受到鸦片的毒害。许多商人从沿海地区偷运大量鸦片进入陕西。到了1838年前后,陕西、甘肃等地贩卖鸦片的现象是随处可见。鸦片是一种毒品,关中俚语中叫大烟、阿片、阿芙蓉等等。这种东西一旦上瘾就很难戒掉。它槁人形骸、丧人心智、毁人身家,比洪水猛兽凶猛的多。吸食的人每当烟瘾发作,就连打哈欠,又是鼻涕又是眼泪,浑身疲软无力,虚汗淋漓,也就是所谓的“眼垂泪,鼻出涕,一息奄奄死相连”。到1860年时,陕西的鸦片种植面积已经达53万多亩。陕西直到1949年解放后才根治鸦片之患。这些就是那个时期的历史见证。

  好,烟具展厅就为您讲解到这里。

  欢迎您来到德丰号,这个是一个以木版年画、刻字版、文房四宝、玺印为主的民俗器具综合展馆。

  门两侧的展柜陈列的主要是木版年画,您可以看到有秦琼、尉迟恭、财神赵公明、刘海戏金蟾、弼马温、状元等等。早在汉代之前就有门神的传说故事,故事说的是神荼(tú)和郁垒这两位神仙是主管鬼怪的,他们被奉为门神的鼻祖。到汉代以后,人们多把民间的英雄人物作为门神雕刻或悬挂在门的两侧,起到阻挡鬼魂,镇宅辟邪的作用。后期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就有了秦琼敬德、孟良焦赞,甚至将解放军的形象张贴在门板上。像财神赵公明、刘海、状元、弼马温等形象就张贴在门窗的不同部位,以祈家庭消灾避祸,获得财富功名,这些形式都是木板年画民俗文化的延伸。

  接下来是一组文房四宝及它的辅助工具。先来看中间这两个展柜陈列的是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收藏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质地、不同样式的砚台,有铜质的、陶质的、泥岩石质的等等。您知道中国四大名砚吗?广东肇庆的端砚,湖南歙县的歙砚,还有甘肃的洮河砚,山东的澄泥砚。这里收藏的有许多端砚,还有早期陶质的砚台。

  您再来看这里陈列的有一些玺印展品,有一套铜质的印章,还有一组玉石的印章,还有陶制的。

  走进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可以说每一个展厅都是中国文化的浓缩和展示。在这里,有时代的印记,有民间的创造,有人民的智慧,有社会的沿革。您可以继续参观一下。

  游客朋友您好,您现在来到的是雷宅的腰房,在这里设有建筑构件展厅,主要陈列的有战国狩猎纹画像石,汉代几何纹空心砖,以及秦砖汉瓦等。

  参观完构件展厅您还可以去雷宅上房看一看上海世博会参展民俗器物展厅。

  那里陈列的是2010年6月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在上海世博会参展的民俗器物,有三寸金莲、木偶戏道具及各类民俗器物96件。在上海世博会参展期间,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民俗器物展及非遗老腔表演吸引了中外游客的广泛关注,成为世博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您好,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樊家宅院,宅子的主人是樊继准,他是清代陕西礼泉人,后来迁到合阳地区安家。樊继准和他的儿子樊世简都是当时朝廷的命官。樊继准的曾孙樊楷中在清朝同治三年也就是1864的时候中了举人,到这里为止,这段时间正是樊家最鼎盛的时期。

  您走进樊家宅院,在门道里能看到两幅砖雕:河图和洛书,这是上古预贤显圣的玄书神图,之所以用在这个地方,是期盼福祉神佑,彰显门楣的。

  樊家宅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两进两院式。有前房、二进门楼、东西厢房以及五间上房。宅院大门设在前房偏西侧,这样的设计显示了渭北民居注重私密性的特点。这里不仅在门道里有砖雕,院内砖雕等装饰性的内容也非常的丰富。在2003年的时候院内的这些砖雕都拆迁入库保存,一直到2006年的时候才又复建入院。

  樊家宅院里有博物院铁钟和佛像展厅以及陕西历代名家书画墨迹展厅。您可以依次去参观感受一下。

  游客朋友,面前这座樊家宅院就是我们这次参观的最后一处宅子了。

  进入宅子后我们先来看陈列于门房的铁钟展厅。博物院收藏的铁钟以明清时期为主。钟在中国古代有多种使用方法,最早使用在乐器上,也就是编钟。在古代它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也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久而久之便出现在生活中。

  东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及道教的形成,中国出现了佛钟和铁钟,作为法器悬挂于寺庙道观中。佛钟用于祈祷感化、超度终生。僧寺的钟用晨钟暮鼓,早晚各敲一下,每次紧敲十八下,慢敲十八下,不紧不慢十八下。如此反复共108下。为什么要108下呢?有一种说法一年有12月,24节气,72候合为108下,象征一年的轮回。天长地久;有一种说法就是人有108种烦恼、钟鸣108响以除人间烦恼。现在西安城内还保留有明代的钟鼓楼,钟鼓楼初为报时而建,还用作启闭城门的作用,所以晨钟暮鼓即早晨鸣钟开城门,晚上击鼓关城门。

  您仔细观察可以看到钟钮上有一个动物,它就是龙生九子之一的“蒲牢”,传说蒲牢胆小喜欢吼叫。尤其害怕鲸鱼。一旦鲸鱼发起攻击,它就吓得乱叫,于是人们就将敲钟的木杵做成鲸鱼的样子,以使得敲钟的时候格外的响亮。您面前这口大铁钟,它是明代嘉靖年间的,重达几百斤,根据上面的铭文可知这是寺庙里用的钟。从铭文可知此钟的来源与时代,为研究当时当地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好啦,请您休息片刻,我们去参观另一个展室。稍后见。

  下面我们参观的是一个佛像展厅。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佛教起源于东汉明帝时,是由印度沿丝绸之路向北传入中国,再从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形成以大乘佛教为中心的北传佛教圈,直接影响到各国的本土宗教。

  这个佛像展厅陈列的是民俗艺术博物院收藏众多文物的一部分,您眼前看到的是一个千手千眼观音像,也称千眼千臂观音,是密宗所传的十一面观音像,您看最上方的脸是一个佛的脸面,第二个脸面长着狗牙,呈嗔怒状,是观音在面对不同世事的不同表情,又好像是一个大笑的形象;再下来的九面是观音普度众生,慈眉善目的形象。传说观音在听了如来佛祖关于广大圆满大悲无碍新陀罗经之后发誓要接济一切众生,于是就长出了千手千眼,其整个形象就是一个救时的多面手,您看他的左手上依次拿着加亮、军持、莲花;右手最前方空手上有一只眼睛,中间的手施无为,最上方手持念珠。下方还有双层的莲花底座,整个形象大气华贵。

  您走这边来看,东西两侧的四组展柜中陈列的是十八罗汉的造像,相传释迦摩尼圆寂后,部教派为弘扬佛法,就奉释迦摩尼生前的四大弟子为罗汉,罗汉是小乘佛教中的最高职位。佛像专题展室我们就到这里参观完了。

  您现在来到的是陕西历代名家书画墨迹展厅,在这里陈列的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清东阁大学士阎敬铭、文史大家张寒杉、著名书法篆刻家贺伯箴、民国时期陕西民军领导人郭坚等人的精品书画墨迹。

  好了,我们的讲解就到这里了,让我们一起进去领略一下这些名家的墨宝吧。

  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是毛班香宅院。毛班香是谁?听我给您讲一下。

  毛班香是陕西三原县人,在同治初年的时候得中秀才。毛家可以说是书香门第。毛班香中秀才后,就继承了父志,在三原县城东关新庄设塾授徒。

  在教学上,他注意因材施教,按程度把学生分为启蒙生和研读生两种。研读生大都是年龄较大、学问好点的学生,除了学习时文用来应试之外,还兼读经史典籍及唐宋以来名家诗文。启蒙生则分别由研读生担任讲解。他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中坚持以自学为主,着重指导学生精读深思解答疑问,使其借助自己已经知道的,来探求未知的。这些人学习的课程,都是可以自由选择的,他不以儒家经典为限,对魏源、王韬等进步思想家的时政论文及洋务运动中传入的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亦广为搜求,编入课程讲授,开拓学生视野。于右任曾说:“毛班香先生是当时有名的塾师,我从游九年,读经书、学诗文而外,对于他专心一志的精神,尤其佩服。”毛班香受宋明理学的陶冶,主张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毛家宅院始建于清代,属于一进院式。2001年初发现时,仅存一道门、上房、厢房和院内鱼池。

  好了,游客朋友,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您在旅途听了我的讲解是否有所收获?感谢您的倾听,祝您旅行愉快。

    相关范文推荐
    • 黄石寨导游解说词

      黄石寨是武陵源风景名胜区5条精品游览线之一;相传汉朝留候张良看破红尘、辞官不做,追随赤松子,隐匿江湖,云游张家界,被官兵围困,后得师父黄石公搭救而得名黄石寨,是张家界美景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张家界最大

    • 导游词写作要求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范文大全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导游词写作要求,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导游

    • 天坛导游词解说

      天坛,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下面是范文大全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天坛导游词解说,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我们现在在天坛的昭亨门,也就是现

    • 英文导游欢迎词3篇

      英语的导游欢迎词大家会写吗?下面是范文大全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英文导游欢迎词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英文导游欢迎词范文【1】  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_

    • 黄山导游词作文范文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南北约有40公里,东西约30公里,总面积约有1200平方公里。黄山非常美丽,尤其那“四绝”更是美不胜收。下面是范文大全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黄山导游词作文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