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调研报告

学生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个人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8-12-04 来源:调研报告 手机版

学生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个人调研报告

尊敬的党组织:

  近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党课培训,接受了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深知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正处在青年学习阶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十分必要,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特此汇报如下: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使我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实质上是一个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反映着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深刻把握这些特质,并自觉遵循之,对于我们党来说,意味着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的有效转变,而对于广大青年来讲,也将有利于校正人生航向,优化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保证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有效改善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道理不难理解。正像科学工作者没有科学精神的支撑,科学知识的不当运用,也可能把人引向科学的反面。简言之,只有确立起科学发展观,我们才拥有了把握时代发展的能力,才能够以宽阔的视野、辩证的思维去看世界,同时有效处理一切矛盾和问题。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人生方向,进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这同样不难理解。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一贯宗旨。随着思想认识的提高,我们逐步明白一个真理: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党只有坚持为人民的利益去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戴。

  科学发展观内涵的这种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与价值标准完全可以直接运用于当代青年的成长和价值追求上来。就当代青年而言,若在某一发展阶段因主客观的原因,出现与以人为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上的偏离,就会斤斤计较于个人眼前的得失,被一时的挫折轻易击垮,丧失向上的动力。只有将科学发展观内化为追求积极向上的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才能保证你获得一个有价值的人生,这也是人类走向进步的内在动因。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说明,我们每个人既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同时我们还有一个推动社会前进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负起由我们该承担的责任。事实上,也只有拥有了这种担当精神,才能为社会所接受,才有可能实现更大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诚然,处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时代,我们承认追求个人利益的满足也是多元价值观中的一种,但过度着眼个人的利益,则很难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这是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决定的。

  一方面,一个社会总要倡导一种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这种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一定不属于媚俗的那一部分,必然属于崇高。也就是说,价值判断与价值追求在表现上有五个层次:弘扬的、要求的、允许的、抑制的、取缔的。在历史提供青年成长的舞台上,历史一定是在具有崇高精神境界的人中做选择。另一方面,社会大众所接受的也一定是适度放弃私利的人,即便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对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人,大众才会肯定。同时,就青年本身来讲,将人生视作一切围绕自己的利益设计,必无限放大物欲,其结果必然不能享受丰富的人生。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丰富而又持久的幸福感,并不在物欲的无限满足。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更主要的还是反映其精神空间的开拓。无法获得精神提升力的人,他的人生境界不会很高,其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都不会获得更大实现。简言之,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个人人生的发展,也是我们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保障所在。

  以上是我近期学习科学发展观之后并结合自己的现实,所提的几点感想,由于知识的有限性,我深知自己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加入中共产党,希望党组织认真考核,不要因为我的这点不足抛弃我,早日让我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党员。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年12月10日

    相关范文推荐
    • 县出租车市场管理调研报告

      县域能否发展出租车?经营出租车的审批权在哪一级?如何规范县域出租车的管理?笔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调研,并结合实际作了一些思考与建议,意在提供决策参考,在决策中能惠及到其他县,笔者更是求之不得。  出租

    • 县农村人员劳动转移的调研报告

      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措施。近年来,随着我县工业加速发展,企业不断壮大,用工需求日益扩大的同时,农业生产技术也逐渐提高,农业产

    • 农村发展困难多就河南兰考调研报告

      前言  由于我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实施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国家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东南沿海的经济迅速的发展起来,因为发展生产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中西部地区的农民从固定的集体生产模式中解

    • 经济势差与农村劳动力流向调研报告

      20世纪80年代早期,小城镇建设被我国学者认为是“解决人口出路的一个大问题”,“是农村日益增加的过剩人口和剩余劳动力的去处”,是“城乡间的人口蓄水库”(费孝通,1983,1984)。目前,多数学者仍然

    • 最新的农村小城镇建设与管理的调研报告

      积极稳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实施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更是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举措。建设好一个小城镇可以带动一批产业,振兴一地经济,富裕一方群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