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调研报告

建设生态科普旅游强县思路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5-31 来源:调研报告 手机版

建设生态科普旅游强县思路调研报告

  为了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县委提出的“一个中心”(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四大战略”(新农村、旅游业、工业化、城镇化),促进xx旅游快速、持续发展。在经过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和思考,提出了《立足科学发展,建设世界生态科普旅游县》的调研课题,以求在充分认识xx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尝试着对xx旅游的发展方向作一个参考性定位,探寻一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适合xx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客观地看待迅猛发展的xx旅游

  对于xx旅游的发展,业内人士有此评价:“xx只用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省内外其他景点要用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走完的发展历程。”省、州有关领导也曾以“xx速度”来盛赞xx在旅游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但是理性地讲,这种“速成”的运作和开发,由于缺乏足够的时间磨合,很多因素和矛盾根本无法也不可能及时得到完善和解决。随着时间的推延,xx旅游内容与形式的“两极”分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一)绚丽的旅游光环

  相对于周边县市旅游平稳而延缓的推进,xx旅游的发展近于“横空出世,一夜成名”。这种迅急而猛烈的势头,于内于外,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1.旅游发展观念广泛深入

  站在县委、县政府的层面,旅游业已明确纳入推进xx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第二,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心目中,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一项期望值较高、回报值丰厚而直接的产业。

  2.社会影响力强盛

  借助旅游造势,xx在外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飞速飙升,客观上为招引重点项目投资、重大企业落户创造了良好社会条件。

  3.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

  以旅游为载体,局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始终困扰xx旅游发展的交通设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4.产业带动成效显著

  第一,通过旅游产业带动,相关服务行业应势规模化发展,有力地拉动地方经济,主要表现在县城相关配套设施逐渐增强及景区附近广大群众经济渠道的拓宽;第二,广大干部群众的文明素质全面提高。

  (二)不可避免的遗憾

  时间短,步子急,势头猛,前行的愿望空前强烈,相关软、硬件设施的配套完善、发展过程中的许多导向和意识观念,主观上根本来不及进行成熟的思考,客观上更不能立竿见影予以解决,因之留下一些需要储备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弥补的遗憾。

  1.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行”的进入度还跟不上旅游的基本要求,“游”的吸引力还不是很丰富,“购”的产品明显匮乏,“住”还停留在低档次消费,“娱”无完备的设施和多样化项目,“食”无特色品牌。和外宣上持续强势的推介相比,给人的感觉是外强中干。

  2.对资源的认识强化外显弱化内质

  对资源的认识注重从“形”从“量”上进行评估,追求表面的“大”和“绝”,而忽略了对“质”的发现,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由此产生的后果,一是景区产品类型不明确,二是xx国家地质公园与七大景区之间的关系模糊不清。

  3.对政府主导认识的偏差

  对“政府主导”认识的偏差,直接导致两种偏狭意识:一是以为政府主导就是政府大包大揽一切。二是以为“旅游业应实行纯市场导向,政府对旅游业的干预所导致的是市场扭曲”。

  (三)两极分化的“产品形态”

  一边在强力快速推进,一边则在做着缓慢的补充和完备;外宣上炒得热火朝天,内在里却捉襟见肘。势头猛,但后续跟进滞后;表面热,内部储蓄空虚。“虚功”与“实做”的差距越拉越大,xx旅游“形式”和“内容”的严重分离则愈加明显。

  1.还算不上一个成熟的产品

  从旅游自身建设看,xx旅游“六要素”根本上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从资源利用看,各景区景观未完整地连为一体,达成景区景点的竞合性联动、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互补搭配。从这个意义上说,xx旅游只是开发或设计了某些部件,还不能进行全面组装。

  2.还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商品

  虽然个别景区景点实现了一定份额的门票收入,但多取自自发出游的散客。而这些游客,多为随意组合的散客,客源距离多在500公里范围内。和许多成熟的旅游目的地比较,xx旅游唯在节会出现蜂拥场面,一般情况是“大闲冷淡,中闲冷落,小闲冷清”(小闲,一般指即下班后每天晚上的小段闲暇时间;中闲,即双休日;大闲,即现在国家推行的黄金周、节假日)。根本上讲,xx旅游还没有真正实现相应的市场价值。

  二.xx旅游发展的战略性思考

  一言以概之,xx旅游的现状是有“形”而无“型”。所以当务之急是在充分认识自身资源禀赋和正确估量旅游市场前景的前提下,鲜明地确立自己的身份,响亮地推出自己的品牌。

  (一)多元视角下的xx旅游

  随着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xx旅游已经不可能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而存在。小到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区域,大到国内旅游发展趋势、国际旅游大格局,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xx旅游的纵深发展。xx既已把旅游业列入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并且已经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广泛的共识,这条路要走下去并且走好,必须高度重视系列影响xx旅游发展战略性决策因素。

  1.融入世界旅游大格局是xx旅游做“强”做“大”的必须之路

  旅游“无国境时代”的来临,带来的是竞争的国际化。竞争不仅仅是资源的抗衡,也是理念的跟进。一地旅游要做“强”做“大”,一定要有“强”的认识和“大”的眼光。

  “强”的认识,即以自身资源为基础,对其潜质和前景做出正确的极限评估;“大”的眼光,就是要放眼广阔的世界,挤身世界旅游的大格局。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旅游质量的下降,人们普遍意识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良好的环境和自然生态为基础。在此背景下,回归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现代人类的一种追求、时尚、使命和责任。责任意识日渐主导旅游行为。环境保护运动和旅游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渐渐将生态旅游推向世界旅游的前台。以良好生态和绝奇景观为基础的xx旅游,有必要从根本上考虑自己的转型和定位。

  其次,随着现代旅游市场越来越细分化趋势,每一种细分市场都将着眼于尽量满足旅游者的深层需求,特殊旅游、专题旅游势在必然。xx旅游要做强做大,必须要选择一个精细专题“市场”。

  2.顺应中国旅游发展大方向xx旅游才能实现与区域景观的“强强联动”

  “贵州南部优先发展旅游区”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但在没有更完备、详尽、科学的区域性旅游整体规划出台之前,它仍将是一个具有行政权威的指导性文本。

  随着省内交通格局的重新布排,xx所处区位已然退到各交通大动脉的边缘深处,处于几个县市的“夹击合围”之下,是指望通过它们的延伸来维系小规模的旅游进入,还是主动出击形成四通八达的扩散状网络,已经成为摆在xx面前必须做出的抉择。很显然,区位的限制已经使xx不能也不可能成为常规意义上的旅游集散地和旅游依托地,而只能成为以自身价值吸引、招徕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根本上讲,罗甸“大贵州滩”、惠水羡塘“亚太国际地理标志公园”燕子洞、荔波自然遗产地,都是以观光为主的大品牌产品。xx旅游必须要有区域大旅游的眼光、区域共同发展的大局意识,通过彰显自己独特的个性,与它们形成资源互补,市场共享,“强强”联动。

  其次,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9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以此为契机,全国各地已经开发的景区景点必将愈加精微地完善旅游六要素的相关功能及旅游类型主导因素与配套因素之间的科学搭配;新开发的景区景点必将以独特的创意冲击成型的旅游市场,打开一方新天地。从这个意义上讲,xx旅游必须要以前沿的意识,从更高的层次找到一个支撑自己的品牌。

  (二)xx旅游目的地定位:“世界生态科普旅游县”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以为:自身的情况决定了xx旅游必须做出一种具有前瞻性、富有生命力的发展抉择。实施“世界生态科普旅游”策略,既是旅游产业本身发展的理想趋势,也符合xx旅游发展的长远走向,符合xx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为什么是“世界的”

  旅游营销的三句话是“敢吹、会吹、经得起吹”。而要“经得起吹”,必须有环境支撑和产品支撑。把xx旅游放在“世界的”层面进行营销,首先要对自身旅游资源禀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掌布“藏字石”字符的形成及“中国共产党”五个字符的组合是概率小于亿万分之一的不可能事件(又称小概率事件)。

  ●塘边龙凤山天坑群是堪以问鼎世界的庞大地质遗迹。卡蒲毛南族,有着悠久的“六月六”传说的清水布依族,散落在大塘、新塘、鼠场、谷硐、牙舟等的至少三支苗族支系,都以各自独有方式创造了个性鲜明的绿色人文生态。在学术层面上,由于xx处于西南边缘,综合贵州四大古老族系的流徙历史考察,境内民族的生存状态,堪为“地理-年代论”这一国际命题最理想的研究场景。

  ●诸如甲青干河谷疑似冰臼群、龙塘、甲茶等景区景观,虽然在震撼力上不是非常强烈,但在区域景观群中,有其唯一性和独特性。

  2.“生态科普”是对国家地质公园文化内涵的提升

  国际国内旅游发展趋势的强力推进,旅游自身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必须意识到,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落户,不仅提升了xx旅游自身的资源品质,也将使xx旅游在区域旅游中的地位发生深刻变化,甚至改变区域内旅游的结构布局。如果再以国家地质公园为推介点,已经难以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更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xx旅游”。

  “生态科普旅游”能够在科考旅游与科普旅游之间架起一座全方位融通桥梁。科考和科普内在里虽然有必然的联系,但在取向上主体和载体各有相对的倾向性和选择性。“生态科普”的创意性构想,是借鉴“生态博物馆”的理念,以求最大限度地达成生态原生性与科普知识性的高度统一。

  “生态科普旅游”并不是对国家地质公园的否定,相反,恰是对国家地质公园文化内涵的提升。国家地质公园是进行生态旅游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进行科学考察的理想乐园,更是进行科学知识普及的自然课堂。xx国家地质公园价值和意义显示:园内地质遗迹自然状态保存好,留下了形成过程与深化的大量信息,是进行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科普教育的理想场所。以下两点不论是在知识的储备还是科普文化的吸引力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唯一性、生动性——

  第一,贵州三大地貌结构皆具较高科考价值。就喀斯特地貌而言,不管是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荔波,还是气势磅礴兴义万峰林、南江大峡谷也多是一种静态的造型展示。xx的喀斯特景观,却达成了与现代高科技(fast项目)的完美结合,成为一种动态的、与人类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载体。

  第二,纵深研究表明,xx正好处于“大贵州滩”二叠纪末——三叠纪地层的核心地带,与海陆剧变相关的各类地质遗迹、景观应有尽有,是全球研究二叠纪末生物集群绝灭、三叠纪生物复苏最理想的地区之一。

  3.建设“世界生态科普旅游县”的科学性

  ●符合全球旅游发展的走向和趋势,以及旅游产业自身永续发展的要求,便于与世界接轨。特别是在旅游市场细分化越来越精微的今天,有利于开辟度假旅游、商务旅游、探险旅游、考古旅游、修学旅游、蜜月旅游、民族风俗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

  ●有利于从高端层面进行认识和升华,能最大限度地拓展科学决策的空间、获取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财政资金的投入。

  ●从广泛的社会层面而言,站在“世界”的高度独具强烈的震撼性和吸引力,能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强烈的自豪感,增强自信心,调动积极性。通过自加压力,催生强大动力;“生态”独有一份与自身生活生存息息相关的亲和力,易于接受并被迅速认可。

  ●宣传上,这一称谓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境内以地质遗迹为景观的系列地质公园的同质性和重复性。

  ●实施生态旅游,建设生态文明的出发点,在于为人民群众创造舒适、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xx自身的人居环境环境质量和幸福指数,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目标。

  ●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积极促进经济建设。

  ●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建设成本,带动其他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举多得,符合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

  三.实施建设xx“世界生态科普旅游县”的思考

  建设“世界生态科普旅游县”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更是一个需要缜密运作的可持续工程。作为建设主体,不仅要有鲜明的观念、敏锐的意识,还要有精雕细琢的构思、精微缜密的筹划等。通过一系列有序的工作,促成这一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全县上下达成xx旅游科学发展的共识

  认识是行动的关键。正确、深刻的认识,不仅能确立坚定的方向,更能激发昂扬的斗志。“生态科普旅游”在旅游界还是一个新的概念,省内外部分景区(诸如贵阳香纸沟、云南香格里拉等)虽有类似的提法,但多是把生态与科普作为两个相关的事项,xx生态科普则强调生态与科普的融合统一,把自然生态、地质生态、人文生态、国际无线电科联“一平方千米阵射电望远镜”(ska)先导项目fast等作为科普的直接载体。必须认识到,创建“世界生态科普旅游县”是xx旅游资源向更高层次提升的需要,是xx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做强做大xx旅游产业的有效途径,是xx旅游走进世界旅游大格局的切入口。

  认识的统一,是共识的基础。达成了共识,才能真正凝心聚力,催生强大的行动力量,形成人人都是xx旅游的宣传者和建设者的良好氛围,促成凡事皆以旅游建设为出发点观念意识。

  ●人人都是xx旅游的宣传者:广大干部群众应充分了解、知晓xx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及相关背景知识;乡镇、单位、社区、村寨积极组织并充分利用好各种活动,丰富“xx旅游文化”内涵,建构xx旅游文化体系;组织编写xx乡土教材,把对xx旅游的宣传引入校园、社区、村镇。

  ●人人都是xx旅游的建设者:把旅游“六要素”相关设施和项目、服务建设与“满意在xx”主题活动结合起来,在强化环境卫生、秩序整治的同时,提高全民文明素质,

  营造和谐友善、诚信规范的友好型社会环境,培育良好的人文生态。

  ●凡事皆以旅游为出发点:相关部门在进行项目申报和建设时,有意识地将旅游因素纳入考虑的范围。

  (二)高起点、高规格进行县域旅游总体规划与策划

  1.编制xx“世界生态科普旅游”总体规划的重要性

  ●规划是全面的、长远的、综合性的发展计划,是实施战略目标及策略组合的具体计划。xx“世界生态科普旅游县”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有明确、经得起论证并能进行实践指导的可持续性和科学性实施方案。

  ●旅游业仅是xx实施社会经济建设的“四大战略”目标之一,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世界生态科普旅游”才能最大限度地达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和统一,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2.编制“世界生态科普旅游”策划的必要性

  ●深度挖掘xx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创意性地对系列旅游产品进行包装。

  ●进行市场分析,细分客源市场,确定目标市场,提出有针对性的、合理有效的市场营销战略,强势将xx旅游品牌推入市场。

  ●实施人力资源培训和管理培训,积极推进管理与开发同步。

  3.着手编制规划与策划的紧迫性

  ●从时间上说,中国旅游正处于从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转型的关键时期,生态科普旅游要产生强大的冲击效应,必须有时间的紧迫性。有道是:一步先,步步先;一步赶不上,则步步赶不上。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是“赶不上”的问题,而是市场会在优胜劣汰的前提下,连“赶”的机会都不给。

  ●从产品的建设来说,生态科普旅游是一个高端的产品类型,其内在结构是一个严密的系统,即使不从营销的角度考虑,任何无序的、没有计划的运作,都可能对它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从产品的推出来说, 2019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新型的旅游竞争将愈演愈烈,竞争的方向将着眼于整体效应越来越突出、制约因素越来越精微、个性特色越来越彰显。转型的地区旅游要“推陈出新”,不仅要出手“快”,发力更要“准”和“狠”。

  4.体现规划与策划编制的价值取向

  ●强调权威性和高端性

  (1)确保规划策划的科学性,立足专为xx量身打造,突显出xx在州域、省域乃至全国、世界旅游品牌中的唯一性,彰显其特质:舒适性、科普性、生态性、民族性。

  (2)便于高端认可,获取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财政投资;提高社会知信度,有较强的说服力;便于高起点宣传。

  ●充分考虑资源的优化组合

  通过资源整合,解决xx旅游景点分散、景区狭小的缺憾,实现自然的“绿色生态”与人文的“绿色生态”之间的有机融合、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区域与相邻具有生态美感的景观之间互补性搭配。可考虑重组为以下格局:

  (1)县城自然人文景观+苗二河经果林观光+白龙生态种草养羊业+卡蒲毛南族风情园+牙舟陶生产工艺

  (2)掌布景区+大塘苗族跑马及山海原生茶园+新塘苗族“咕噜”跳月+龙塘风光

  (3)甲茶风光+拉安景区+甲青疑似冰臼群+六硐河谷及毛南族风情

  通过上述组合可以发现:扩大了景区界域,丰富了景观类型,提升了景区文化含量,增强了景游的兴味,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需求,极大地带动了区域经济。

  ●充分考虑区域旅游的优势利用

  (1)引流入境:通过境内资源的做大做强组合,拓展现有景区界域,达成与相邻周边旅游开发热地的就近连接,共享成熟的客源市场,或借助它们固有的声誉壮大xx的影响。

  (2)借船过海:实施区域联动,通过共同开发,达成与相邻景区的连接,将境内旅游延伸至省内交通要道边缘。

  (三)建立一套积极的支持系统

  “世界生态科普旅游县”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是单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事务,需要时间,需要有力的可持续的工作机制。

  1.形成科学的投资体系

  ●通过项目整合、资源整合,全力争取国家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着力国家不能投资,市场不愿投入的“空白”地带,全方位改善软、硬件环境,提高旅游的可进入度。

  ●制定优惠政策,引入市场机制,运用市场手段,加快xx旅游综合功能的提升。

  2.把生态旅游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工作的各个环节

  在实施“四大战略”的过程中,自觉融入生态旅游理念,使各项工作在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又为生态旅游开发储备丰富的景观。必须认识到,旅游是最有潜质的产业之一,更是兼容性极强的产业链。

  ●城镇化建设着眼于本土民族的独特性,把民族分布与行政区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县域范围内分片分区科学地展现不同民族特色。

  ●农业走生态特色之路,通过实施区域化和规模化建设,培植观光农业和科普农业,开发农业科普旅游系列产品。

  ●招引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优的企业落户,培植生态工业,开发工业科普旅游。

  3.对以玉水金盆为重点的景区、行游路段实施园林式生态建设

  景区景点只是xx旅游的一部分,必须确立景区景点之外也是景观更是景游的意识。

  绿色旅游位居当前四种发展旅游之首,森林是绿色旅游的主要对象物。职能部门和属地管理在实施系列生态改造工程时,应围绕生态科普旅游县的建设,充分考虑它作为景观的功能和价值。

  ●区域和路段:六硐河、槽渡河、霸王河三条主要河流与xx至罗甸册三公路的三个交叉点附近(xx旅游景观相对集中的分布点)。

  ●培植要求:必须以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为基础,充分考虑选种植被特性,力求与喀斯特山地属性相协调;其次,从植物学的角度充分考虑植被种类的多样性;再次,从美学角度考虑植被的观赏性和园林式效果;第四,强调人造生态,但尽最大限度消除人造痕迹。

  4.迅速着手xx旅游文化的保护、挖掘、整理工作

  出台相关措施,对系列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切实有效的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整理其内在的文化因素,形成完备的xx旅游文化体系。

  5.精心策划,强势宣传

  建立立体的、可持续的、递进式的宣传网络,让xx名声“走”出去,把四方游客“请”进来。

  ●高水平、高质量编撰、制作一批旅游宣传品,包括音像、画册等,全面展现xx旅游景观,深度阐释xx旅游文化内涵。

  ●以节事活动、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学术交流为触媒,以相关传媒、人力资源、旅行社、社会组织(如摄影家协会、作家协会、钓鱼协会、舞蹈协会等)等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列宣传,多渠道提高xx知名度。

  6.把形象塑造作为一项常规的长效工作

  外在形象的塑造,是对内在品质的感性表现,最直接、给人的印象最深。对于“世界生态科普旅游县”的打造,不但要把浓厚的氛围营造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更要把和谐安全、友好型的社会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常规工作。始终把旅游的欢乐体验和与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统一起来,把旅游的危险影响与安全隐患治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让游客满意、放心。

  (四)着手筹谋fast项目与旅游开发的相关工作

  fast项目的兴建,在壮大xx旅游资源分量的同时,也必将使xx旅游的外在影响和内在形象发生质的飞跃。有必要充分考虑如何使其旅游附加值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

  ●积极主动寻求fast项目与旅游之间的连接点,及时与项目主建单位和上级有关部门协调,使其在建设过程中,尽可能考虑或最大限度开发其旅游因素。

  ●着手实施周边景区的开发与建设,尽量丰富以fast为主体的旅游内容。

  ●对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的景区特别是相对成熟的景区进行类归及其文化挖掘整理,成形系统完备的xx旅游文化体系。

  (五)强化“玉水金盆”的窗口作用

  窗口的作用,必须充分展示地域特色,浓缩地域风貌,形成强大的“旅游磁场”吸引人,留住人。

  1.打造水景式、园林式、民族特色县城

  ●彰显水上景观魅力:将县城边缘的小河、龙洞水等河流水溪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纳入上梭片区和新城区的建设,与玉水河相映衬,把xx县城打造成一个富有灵性的水中之城。

  ●强化园林式艺术:运用相应的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科学规划设计地形改造、树木花草种植、建筑营造和园路布置,将县城建设成为一个集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于一体的园林式环境。

  ●突显原生态民族特色:以规划为前提,在县城相应规划区修建以布依族、苗族、毛南族三大主体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的建筑群落。

  2.以玉水河为载体,做活“玉水文化”

  以“耍水龙”、“赛龙舟”、“玉水不夜天”三台“戏”为基础,策划创意“玉水文化”,将“玉水文化”融入旅游的任何环节。

  3.提升旅游综合功能,开辟多种类型旅游模式

  xx宜人的气候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现代人协调快节奏、高效率工作的理想选地。创建商务会议模式、打造会展外联模式、延展环县城旅游度假模式、策划中央游憩区模式,开展商务、会展、温泉疗养保健、修学等旅游类型,使县城成为集多种旅游形式为一体的复合型“基地”。

  4.开辟新的旅游吸引点,兴建三叠纪主题公园

  主题公园是化解xx景区景点分散、“远旅快游”、喀斯特地学知识乏味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西南内陆地区,至今尚无这种旅游类型,理论上应该拥有广阔的市场。其次三叠纪是一个极具震撼的国际性地学课题,很有诱惑力。

  (六)健全完善支撑保障体系

  健全完善一个行政上相对权威、业务上相对专业、人员上相对稳定的领导机构。

  ●权威性: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能在人力、物力、财力的调配上具有全面统筹协调能力,能从根本上对涉旅部门进行资源整合、职能优化。

  ●专业性:聚集与旅游产业建设相关的各类专业人才,参与旅游的相关策划。必要时可特邀国家、省内外专业人士作为顾问。

  ●长期性:人员相对稳定,尽可能减少因人事的变动而影响工作的可持续性。

  “世界生态科普旅游县”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可成就。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敢于开拓的气魄和胆略,以积极进取的勇气全身心投入这项事业,相信,这一目标是可能实现的。那时,xx不仅是当地人民生活的乐园,也将是人皆向往的旅游胜地。

    相关范文推荐
    • 毕业实习调研报告范文

        毕业实习调研报告(一)  春节之后,为了积极响应学校要求的在毕业前需进行工作实习的政策号召,并为我以后的正式上岗作必要的热身准备,我主动联系了我的签约单位巨化集团公司。在与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相关领导进行了热忱的磋商之后,我被安排到了集团公司下属的电化厂财务科成本室进行会计实习工作。  在与该厂人事科的主管人事调配的领导进行相关的交流之后,我便被其领到了财务科科长处,并与诸位同事见了面。初来乍道,我当然对本单位的财务工作一无所知,所以一切都理所当然地应该从最基本的事情做起。看凭证当然是最基础也是最为实在的

    • 基层管理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基层规范化管理  1、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基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规范化管理工作落实在基层,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程度。应该说我系统各级班子对基层规范化工作高度重视,在近两年税收形势紧张,任务艰巨的情况下,能够合理制定工作规划,转变“重任务、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充分认识规范化管理对税收各项工作的基础作用,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基础管理,加大基层投入,如遵化市局两年来投入基层建设资金150余万元,使基层分局的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

    • 调研报告格式范文

        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二是研究。调查,应该深入实际,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凭主观想象,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详细地占有材料。研究,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至于对策,调研报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是主要的。因为,对策的制定是一个深入的、复杂的、综合的研究过程,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是否被采纳,能否上升到政策,应该经过政策预评估。调研报告格式  1、 文章题名  文章题名应简明、贴切,能概括文章的内容,一般不超

    • 外投服务中心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相继建设了一批以投资审批和服务为内容、以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为主要形式的政务服务机构(外来投资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等)。全省各级外来投资服务机构的逐步建立,在规范行政审批、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提高行政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受几十年来计划体制的影响,尤其是利益部门化现象的存在,使各级外来投资服务机构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影响、制约着投资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我州2019年新开工项目达901项,其

    • 企业调研报告

        近年来,中小企业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社会经济的产业组织形式没有像经典经济学家所预言的那样,从自然竞争走向集中再走向垄断。相反,中小企业成了各个国家中最活跃的经济因素。中国也不例外,在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几个地区如:江苏、浙江、广东、上海都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地区之所以经济能够腾飞,都是因为它们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产业积聚区是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基本特点是某一行业或产品,在一个特定的地域内,高度积聚发展,在国内甚至在国际市场占有较大比重,在当地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中国五金之都的xx,在